科技创新

道路“白改黑”工程技术突破关键性难题

发布时间:2005-11-25 18:23:00 发布者:本站
新近完成的上海浦东杨高路(龙阳路-金海路)改建工程中,一批“小黄丸”发挥神效,解决了“白改黑”工程技术中的关键性难题———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出现。
  由上海浦东路桥公司技术人员研制成功的这种“小黄丸”,实质上是一种高粘度的沥青改性剂,将其掺入沥青材料中,拌和成“GSOG应力消减层”,既有结构强度,又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柔韧性,可有效地降低沥青面层的厚度。不仅加铺沥青层厚度能减少到9-10厘米,反射裂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。
  据悉,在我国道路建设中,白色水泥混凝土曾经风靡一时。“白色路面”
  虽然好看,但时间一长,行车舒适度差、噪音大不说,养护维修也不方便。于是,很多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的“白色路面”都通过改建,变成性能更优越的黑色沥青路面。
  按照以前的常规做法,施工人员通过增加沥青层厚度和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来防治反射裂缝。但经过时间的检验,以上两种方法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,而且大大增加了建设工程的投资。目前我国“白色路面”总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,其中大多进入维修期,“白改黑”每公里造价在250万元至300万元。有关专家称,这种新材料的推广使用,将有望让“白改黑”工程造价大大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