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动态

城市家具管理以人为本 以标准化促精细化

发布时间:2017-11-11 00:00:00 发布者:本站
    若将城市环境中的杆件、箱体、路牌、盲道等设施作为这个大家庭中人们所共有的“家具”来理解,那么“城市家具”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改善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自是不言而明的了。今年以来,杭州市政监管部门以高标准固化经验,以人为本,做好“多杆合一”、“多箱合一”、无障碍设施改造、路名牌提升等工作,让“城市家具”真正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用。
    在去年G20峰会期间,杭州市政监管部门在杭州主城区80条重点道路开展“多杆合一”“多箱合一”工作,对城市道路路灯杆、交通设施杆、路名牌、导向牌等进行整合,同时将各类通信等线缆集中在城市公共地带的一个固定箱体内;在80条道路上共清除和整合各类标识标牌10525块,将303处箱体整合为125个,总数减少58.7%。这些原本分散在街头路口的杆子和箱子被有序集中在一起,既实现了城市道路空间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,又美化了道路景观,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和谐有序之美。
    杭州市政监管部门在源头上严把验收移交关,在2017年新建道路的移交中,已发现53条道路上存在无障碍问题110处,均已落实建设单位整改到位;在开放交通的道路上,监管部门针对盲道板松动等主要问题专门开展了“水地雷”整治行动,迄今共修复了3万余平方米人行道。另外,在盲道板材料的使用上也在不断探索,试点使用了透水好、强度高的硅砂类道板,使盲道不易松动、破损。考虑到轮椅使用者等特殊人群上下台阶的不便,在主城区庆新天桥、解放路地道等14座过街设施设的无障碍设施,如垂直升降电梯、斜坡式升降平台边等设施旁设置呼叫帮助按钮,使用者只需按下呼叫按钮,设施管理人员接到呼叫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协助。
    道路路名牌一直是市民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家具设施。杭州市政监管部门在路名牌的管理中狠下功夫,确保名牌的设置规范、信息准确。杭州各城区市政部门借鉴G20峰会经验开展了路名牌专项整治,在设置规范上突出“整合”原则,按照《杭州市城市道路杆件与标识整合设计导则(试行)》、《道路交通指示标识英文译写规范》(DB 3301/T 0170-2016)要求,结合“多杆合一”,将路名牌采用抱箍形式整合到路灯杆、交通杆上,尽量避免单独设杆。目前,杭州主城区现有路名牌中已合杆的有4687块,有效减少道路占用和路名牌安装维护费用;在牌面信息上突出“准确”要求,确保版面布置人性化,中英文译写准确。今年以来,市政监管部门在日常巡查主城区6883块路名牌中,发现有856块路名牌译写存在问题,对其进行了全部更正,保证路名牌信息准确、醒目,方便市民和外国友人识别。针对市民呼声较高的在路名牌上增加区间号的需求,下城区市政部门已着手在建国北路开展试点。届时,试点路名牌上将标注道路门牌号范围,方便市民确认位置。
    人是城市户外环境的主体,“城市家具”设立的根本目的即是为民服务。今后,杭州市政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力度,在“城市家具”的管理养护进一步跟根据市民的反馈意见,做好管理优化服务,体现人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