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0日,由中国电建设计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隧道群——杭州紫之隧道正式开通。紫之隧道工程与紫金港路改造提升工程、之浦路提升改造工程,文一西路紫金港路立交工程南北主线桥工程首尾相接,杭州“四纵五横”快速路网最西“一纵”随之完全贯通。
紫之隧道工程南起之浦路,北至紫金港路,全长约14.14公里,由3座特长隧道组成,是杭州市“四纵五横”快速路网中最靠西的一纵。这“一纵”快速路,对杭州交通路网而言意义重大,它将整个城市的西部和南部联结在一起,弥补了杭州市第三象限快速通道的缺失,形成一条城西片区连接南北的快速交通要道,提升了杭州市快速路网系统效能,对分流景区过境交通,缓解景区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。2013年,紫之隧道项目开工建设。
为保护西湖风景,隧道避开了西湖核心区的群山,整个隧道沿西湖风景名胜区轮廓线建设。观察紫之隧道的平面图会发现,这个隧道群呈现“C”字形,因为紧贴着景区建设,紫之隧道还有一些独有的“环保”设计。在隧道北段的杨家牌楼附近,设有一座80米长的连续钢构桥,在桥下保留了上山的游步道,这是为了方便来景区的市民游客登山观景;隧道南段的大清谷附近,有个碧龙潭,潭水清澈,紫之隧道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过水的箱涵,可以将周边山体自然雨水进行收集,再排放到碧龙潭里。
紫之隧道很长,全程要开15分钟。隧道中有197台风机,还有6个通风井,这相当于不仅在隧道里装了“风扇”,还在隧道上挖了个“窗口”,在“窗口”装上风扇,加速隧道内空气流通。这样,在隧道里开车不会觉得闷,而且遇到火灾可以快速驱散浓烟。
长达14.4公里的隧道群,如何保证安全是隧道建设首要挑战。隧道每隔25米,就有一个烟感火焰探测器,左右交叉设置,逃生通道多达61条;隧道内铺设了消防管线和消防栓,常年储水,紧急情况下打开消防栓,喷出来的水流能达10几米远。
关于供电,隧道内共有3个变电站送电保障隧道正常供电。隧道照明也有讲究,在隧道主线和匝道相接处,设有漂亮的橙色拱形灯光带,提醒司机前面有车流汇入或岔路口,注意选择方向。隧道在入口处都加强照明,为的是让司机进入隧道时能快速适应,眼睛不会因一明一暗而感到不舒服。
从保护景区到通风、供电、消防,紫之隧道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上的变化,这条路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,也提升了杭州的建设理念。